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聚焦家庭好教育 回应“双减”新焦虑“向善家长”系列网课圈粉10万+

来源:时间:2022-02-16 17:13:57 阅读:235606

春晚、贺岁大片、冬奥……作别春节,微信朋友圈的精彩仍在继续。在国家实施“双减”后的首个长假,孩子们怎么过,家长们怎么过,如何保证高质量假期如国家实施“双减”政策预期的那样走进广大学生家庭?

面对这个既有旧顽疾又有新疑惑的问题,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在南京市少工委的指导下,在假期当中邀来两位“国”字号专家,以“向善家长”微信公众号为平台,连续推出6期“聚焦家庭好教育,回应‘双减’新焦虑”的专题网课,创造了每期超十万人收看和累计近百万点击量的奇迹,并被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转播。充分说明今年起刚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在让广大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同时,“双减”之后仍然有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科学认知盲区。本来就应需而生,当下又随需而变的“向善家长学校”紧盯“风口”释疑答惑,“适销对路”的网课一经推出便圈粉无数,为“双减”焦虑注入了一份冷静与思考。

误区中焦虑

大咖网课释疑送来“双减”真意

假期本意是休假时期,但在实施“双减”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假期对于家长而言意味着“猛兽归山”的烦恼、与孩子则是没完没了的各种培训班。“不怕班上有学霸,就怕学霸放长假,这句调侃很形象的反映了一种普遍焦虑。”在首期网课中,教育学博士、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常务副校长殷飞作为主讲人认可崇文重教对促进个人、家庭、民族发展的作用,但也指出片面偏重学业,单一放大学校教育功能同样存在弊端。

“我理解当下家长们的担忧,在于学校任务减了,校外培训没有了,但升学压力仍然在,所以一看到孩子玩心里就急,但又不知道如何有效填充这个时间。”在和部分家长沟通时,有家长甚至表达了怀念、支持老做法的观点。“尽管这些基于自身的焦虑有一定合理因素,但说到底还是家长们没能真正理解实施‘双减’的内涵,以及怎样来应对‘双减’。”在殷飞看来,假期相对学期而来,有学才有假。学校教育通过实施集体教育,即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实现基本学业水平的达标。过程中,因学生家庭环境、学习习惯、智力水平、接受程度等多因素影响,必然呈现学业成绩的高低等次。但长远看,孩子的成长和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业。

“兴趣爱好、社会经验、生活经历包括心智状态都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但这些能力并不能在学业教育中获得,是家庭教育让孩子的个性化成长有了用武之地。”、“假期让老师有了总结、思考教学的时间;家长有了帮孩子分析问题、找对策的机会;学习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提升学业水平;有短板弱项的可以查漏补缺;不擅长学习的则发展兴趣爱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是让孩子都成为统一标准的人,而是每个人都成为独特的自己。”、“当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补上学业教育的‘短板’也就促成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双减’让这一目标成为可能。”……这些来自专家的真知灼见很快赢得收视家长们的认同,仅播出首期,“向善家长”公号就新增万余粉丝,线上加群踊跃一度导致网络故障。

另一位网课主讲,教育部国培专家、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成员吴蓉则用具体数据再次强化了这一认知:全国中小学生学科类校外教育投入占比达到家庭年收入五分之一,且呈增长趋势;家长用于子女学科类校外教育的单程耗时集中在15—30分钟;中小学生校外时间的四成用于学科类校外教育……这些片面偏重学业教育的投入不仅给学生、家长、家庭带来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成本,由此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也最终催生了“双减”政策的出台。“‘双减’的核心很明确,就是要降低教育成本,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不仅凸显了家庭教育重要性,也为依法施教、规范带娃提供了制度保障。”

和殷飞更多从教育理念、方向来引导不同,吴蓉的网课偏重方法和可操作性。三期课程以“怎样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为主题,结合具体案例,手把手向家长讲解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做到减负不减责,应该通过假期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用什么样的正确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引发家长困扰的问题。虽然两位专家各有偏重,但精准聚焦“双减”的网课却在六天里让十多万家庭大受裨益。众多家长们认识到,如果缺乏正确认知、不重塑教育生态,做不到提质增效,单纯依靠学校减负,大家所希望的“双减”就不会真正到来。

尝试中蝶变

“向善家长”助推理想教育回归

其实,这已经不是“向善家长学校”第一次通过大咖网课掀起有关家庭教育的认知风暴了。去年十一假期,“向善家长学校”邀来《解放日报》首席记者、读书周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咨询师顾学文,用亲身经历实证如何跨出教育认知误区羁绊,让“掉线儿子”在科学家庭教育加持下完成逆袭的过程。当时,每期近两万人次的点击已经引来多方关注,此次结合“双减”背景下假期怎么过的第二季网课更是火力全开。如果以每期超十万的播放统计,已经占到南京中小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让“向善家长学校”一举跨出西善、直接影响辐射到南京全市,成为推动家庭教育提升的品牌平台。

过去5年间,着力提升专业度和影响力的“向善家长学校”先后邀来孙云晓、卢勤、张圣华、聂圣哲等50多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先后走进西善桥“传经送宝”。由学校老师及教育工作者开设的志愿者普及课累计近200场次,引导了5万余人次的学生家长走进课堂悉心听教,催生出500多名携手和孩子共成长的“超级家长”。截至目前,“向善家长”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已突破三万,吸引多位教育名家在公号开设专栏。去年,浙江一地级市甚至慕名而来,邀约“向善家长学校”对外输出教育资源。很快,小有名气的“向善家长学校”在2018年就被评为南京市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十佳创新案例”,并走进中国家庭教育年会作经验分享;2020年又荣获“江苏省社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成为“南京市社区教育品牌项目”;2021年则入选省级社区教育品牌。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初基于片区治理实际而创设,尝试以教育为突破口,用下代人影响上代人,进而实现反哺式居民综合素质提升的“向善家长学校”如今已衍生出诸多与教育相关的成果。

比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让读书在学校、家庭、社区蔚然成风;科学引导了一批家长懂得身正师范、如何正确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成功激发了辖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建立对学生的多维评价体系;大力推进了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的构建……这些成果都助推了西善桥街道以“向善家长学校”为抓手,开启“全人群覆盖、全周期服务、全要素参与、全方面发展”为特点的“理想教育小镇”建设进程,丰富了用理想教育探寻理想治理的实践。始终倡导教育回归初心,走向原点的“理想教育”理念也在纾解家长焦虑情绪的同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对教育的释义中所讲,教育不仅是唤醒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更是唤醒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是知识学习、品德养成还是心理健康,家庭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双减”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呼唤更多家长能挣脱当下困境迷局,保持定力,以长远眼光携手孩子重塑良好家庭教育生态,共迎理想教育回归。


点赞(16829)
收藏(9062)
图文推荐

瞭望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瞭望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最新新闻
热门资讯榜